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简报
(第二百七十六期)
2022年6月3日
上海光机所在光学自由曲面单目偏折测量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上海光机所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中心在超精密光学自由曲面的单目偏折测量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空变球模型的迭代自适应优化算法,消除偏折测量中高度-斜率歧义性问题,实现自由曲面无先验模型条件的高精度面形测量。该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单目偏折测量技术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拓展了单目偏折测量技术对复杂未知模型光学元件的测量能力,为未来智能光学制造的发展打下基础。相关成果以“Iterative space-variant sphere-model deflectometry enabling designation-model-free measurement of the freeform surface”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
自由曲面相比球面/非球面具有设计灵活、改善像质、扩大视场、简化系统结构等优势,将会为光学系统带来革命性发展,是精密光学的前沿热门研究方向。但自由曲面具有的非对称性特点,对其面形误差准确、灵活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偏折术测量具有的精度高、动态测量范围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很有潜力实现复杂光学表面高精度原位测量。然而,偏折术由于屏幕光线方向的不唯一性导致光线追迹过程中被测点高度和法向量存在多种可能的组合,所以存在着高度-斜率歧义性,不适用于未知面形或面形误差较大的场景(如研磨和粗抛阶段的面形误差可达微米乃至毫米量级)。
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空变球模型的迭代自适应优化算法,优化最佳空变球模型提供被测自由曲面的初始解,实现复杂自由曲面无先验模型条件的高精度偏折测量。根据镜面反射定理,将4维空间球参数(X, Y, Z, R)问题简化为1维空间球半径参数(R)的优化问题。根据偏折光线空间自约束条件迭代计算空间球半径参数,实现空间球模型的自适应优化。此外,为了满足复杂自由曲面的准备模型估计,使用空变球模型进行自由曲面逼近;并使用迭代重构误差来自适应分割自由曲面,实现复杂自由曲面的高精度重建。这对未知模型的复杂自由曲面测量起到重要作用,且能极大地放宽工件定位精度要求,大大提高单目偏折测量的能力和适用范围。
相关工作得到了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自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1 复杂自由曲面测量结果。(a) 商用LUPHOScan测量结果,(b)所提方法使用空变球模型逼近,(c)所提方法使用单空间球模型逼近,(d)传统名义面形,(e)传统平面模型。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