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简报
(第二百七十八期)
2022年6月15日
上海光机所在高功率、高重频飞秒激光器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基于Yb:YAG碟片激光技术和啁啾脉冲放大(CPA)技术,通过近乎无损的脉冲后压缩,实现了兼具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和窄脉冲宽度的54W/200kHz/195fs激光脉冲输出。相关成果以“An efficient high-power femtosecond laser based on periodic-layered-Kerr media nonlinear compression and a Yb:YAG regenerative amplifier” 为题发表在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
钛宝石激光器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超快激光领域的主力军,受益于其增益带宽优势,钛宝石激光系统很容易达到小于100飞秒的脉冲宽度,基于CPA技术的钛宝石激光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峰值功率高达10PW的超强超短激光脉冲输出,但是,其平均功率和重复频率目前被限制在数十瓦和千赫兹(kHz)的水平;相反,基于掺镱(Ytterbium, Yb)光纤和固体材料的飞秒激光器以半导体激光器为泵浦源,可支持千瓦量级的平均功率和百千赫兹输出,在一些新兴的工业加工、科研和医药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增益带宽的制约,在高功率下输出的激光脉冲宽度成为影响其应用范畴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将掺镱(Yb)激光系统输出的脉冲简单高效地压缩至更窄的宽度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基于CPA技术,采用基于Yb:YAG碟片的高重频再生放大器,实现压缩后56W/530fs/200kHz的激光脉冲输出,再经过周期性排列的白宝石固体薄片组进行非线性光谱展宽,利用啁啾镜将脉冲宽度压缩到195fs,整个压缩装置的功率转换效率高达96%。“周期性”排列的固体薄片充分展示了其优势:由于相邻薄片之间距离相等,可以将每一层固体薄片和其后的一段自由空间看作非线性谐振腔的一个单元,激光束经过多个单元的传输可以看作非线性谐振腔中的多次往返,其中的固体薄片则被看作与光强相关的非球面镜,因而光束经多个单元的传输特性符合菲涅尔-基尔霍夫衍射积分理论。本工作是PLKM概念与碟片再生放大器相结合的成功验证:对于单脉冲能量200μJ以上的注入脉冲,这是利用固体薄片组方案获得的最高输出功率。此外,其最终输出光束质量因子(M2)维持在1.4以内,光谱空间均匀性优异。
该飞秒激光系统可用于新兴的工业加工领域及时间分辨光谱测量。正在进行的第二级压缩有望实现50fs以下的脉冲输出,将进一步提升峰值功率,支持更多高重频窄脉宽激光的应用场景。
图1 飞秒激光系统结构图:(a)①前端种子源;②模式匹配光路;③碟片再生放大器主体;④透射光栅压缩器;⑤后压缩级(包括周期性排列的白宝石固体薄片组和啁啾镜组);(b)周期性排列的白宝石固体薄片组详图
图2 整个飞秒激光系统最终输出脉冲的(a)自相关特性曲线和(b)光束质量因子测量结果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