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2021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大口径自由曲面光学元件机器人超精密复合加工平台”获得综合验收优秀。装备首次在单台机器人载体中实现多功能、智能化超精密研抛能力,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任务光学元件研制,加工精度及效率相比传统装备工艺可提升80%以上。该装备的成功研制,对于打破国外光学加工工艺和装备的技术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大口径复杂曲面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高功率激光、空间探测、纳米光刻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现有箱式数控抛光装备有着动态性能差、灵活度不足且造价高的缺陷,而机器人研抛装备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面临定位精度低、刚度低、振动大导致的加工精度差缺陷,与国外同类型设备相比,我国差距较大。
在院研制项目支持下,团队提出机器人多功能加工平台概念,将气囊抛光、射流抛光、柔性光顺、六自由度智能机器人系统等进行创新集成,实现了数字化加工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的有效融合,在单一装备中可完成各类复杂曲面研-抛-修全流程工艺。针对大口径光学元件机器人抛光全频段误差高精度加工瓶颈,突破不同工艺下机器人力、位、姿混合控制、复杂曲面自适应路径规划、极窄边缘效应、稀疏化波纹控制以及超光滑表面生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多功能机器人抛光精度及效率的大幅提升,典型加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a) 加工前 (b) 加工后
图1 800mm标准镜复合加工结果
(a) 加工前面形误差 (b) 加工后面形误差
(a) 加工前表面粗糙度 (b) 加工后表面粗糙度
图2 48070mm2单晶硅长条复合加工结果
图3 机器人抛光平台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