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为响应中科院“基础研究十条”的指示要求,促进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强光”)在前沿基础研究中持续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支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强光党总支、团支部与实验室联合部署,于5月7日晚上7点在线举办第一期“强光·萃思”论坛。本次论坛由强光实验室杜鹃研究员主讲。上海光机所副所长、强光实验室主任冷雨欣,所纪委书记彭芳出席。活动由强光党总支副书记王成主持,所内外360余名老师和研究生参会。
王成介绍“强光·萃思”论坛开设背景,论坛以徐至展院士的科学精神为指导,凝练出“博学 悟理 萃思想;执着 献身 攀高峰”的主旨思想。论坛通过学术进展报告、科研经验交流、个人成长经历分享等形式加快青年人才的成长,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大力弘扬“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精神,强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冷雨欣作论坛开讲致辞。他表示,在5月7日上海光机所建所58周年之际,举办第一期“强光·萃思”论坛,旨在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增进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技能,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追求卓越。
杜鹃研究员作题为《做自己文章的“猎头”——科研论文写作的一点浅见》的主题报告。杜老师将发表论文流程与猎头的工作流程作对比,讲述了论文的写作,数据的图表化及投稿注意事项三个主题内容,并结合近年来向高水平期刊投稿的案例,与大家分享科研论文写作水平不断提升的技术途径。在列举的投稿案例中,她通过题目、摘要及引言的凝练,语言时态的正确使用,插图的可读性和色彩选择,文章封面的设计,期刊的选择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讲解。同时,杜老师也通过自己多次被拒稿的经历及曾国藩“屡败屡战”的精神,勉励大家不要气馁,积极应对,查漏补缺,在不断提高科研论文的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要深入调研,选择适合的期刊投稿。
报告交流环节,参会人员就论文投稿,作图软件的选择、Cover Letter的撰写等方面与杜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彭芳对“强光·萃思”论坛第一期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激励广大青年同志珍惜青春年华,提升科研技能,在科技创新事业中勇担重任、奋发有为。同时,她寄语青年科研人员,要将个人小我与国之大者相结合,将科研选题与实验室发展相结合,将学术思维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
第一期“强光·萃思”论坛宣传海报
线上会议现场
线上会议现场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