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5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37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重点研发计划高技术领域等专家组成员6人、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
上海光机所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按照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光机所“一三五”发展目标,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学、光学与激光材料科技领域与国外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同时,上海光机所根据各国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合作政策,有计划、有重点地策划、设计和组织了若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组织高水平国际会议,承担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了上海光机所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
一、组建联合单元,扩大上海光机所的影响力,提升所的国际学术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上午,中韩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韩国科技部部长李周浩共同为中心揭牌。李周浩在致辞中指出,中韩联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努力,对韩、中两国科技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韩方合作单位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是拥有50多年历史的优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领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级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上海光机所在等离子体、激光核聚变等方面取得许...
上海光机所十分重视院地合作,近年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密围绕先进激光产业链,先后建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和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在产业共性及关键技术研发、服务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还与红塔证券等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融合...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作等在内的系列科普工作,获得...
“强光·萃思”论坛由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强光实验室”)策划部署,旨在通过学术进展报告、科研经验交流、个人成长经历分享等形式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的平台、展示的舞台。论坛自5月7日成功举办第一期以来,每周六晚7点准时开讲,目前已成功举办四期。
第二期,黄舜林同学作题为《新颖超快奇点光束》的报告,报告由上海光机所所务委员吉亮亮研究员主持。他介绍了课题组在新颖多色超快奇点光场产生与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多色共心环状超快矢量光束和多色共心超快涡旋光束等。此外,他也分享了一些科技论文写作体会,包括如何寻找文章卖点、如何回复审稿意见等,以此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敢闯无人区,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持之以恒。
第三期,周楚亮博士作《如何讲好科研故事——文章发表、项目申请漫谈》的报告,报告由强光一支部书记姚金平研究员主持。他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分享论文撰写与投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方法。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申请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经验,从选题、调研、撰写、修改等四个方面着重介绍科研项目申请的注意事项。最后,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经历,周楚亮分享了关于科研工作的一些思考,他表示青年科研人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斗,攻坚克难。
第四期,王文鹏研究员作《科研偶遇科普——浅谈做演讲报告的一点经验》的报告,报告由强光实验室副主任梁晓燕研究员主持。他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参加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TED演讲、上海新闻广播FM93.3《科学魔方》《安全进行时》等科普节目,以及央视新闻特邀主播等经历,并且与大家分享了以科普的经历指导科研的案例。最后,王文鹏从审题、服装、现场报告及回答问题等多个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关于演讲的经验与注意事项。他表示,科研就是研究人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它越难,越匪夷所思,就越有意义,而作报告要多经历,多练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交流环节中,参会人员围绕科研选题、科研进展、论文撰写、项目申请、演讲技巧以及如何在科研或工作中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等问题与报告人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大家表示,这些系列讲座内容拓宽了学术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在人生发展方向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也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强光·萃思”论坛将继续在强光实验室的精心策划下,为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技能,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追求卓越,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强光·萃思”论坛第2-4期宣传海报
第2期线上会议现场
第3期线上会议现场
第4期线上会议现场
搜索
复制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